青岛啤酒被指隐瞒利润酝酿再融资
青岛啤酒被指隐瞒利润酝酿再融资 青岛啤酒被指隐瞒利润酝酿再融资 青岛啤酒被指隐瞒利润酝酿再融资
中原视窗讯 张洋报道 据经济之声《天下公司》报道,青岛啤酒发布的中报显示,今年1-6月份实现营业收入约120亿元,同比增长2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9.9亿元,同比增长21.6%。
有分析认为这样的增长速度还算可以,毕竟比燕京啤酒好了很多。但是也有细心的分析人士提出异议,他认为中报的业绩其实没有完全释放出来,主要是管理层不想现在释放,管理层有自己的想法和利益。
这种猜测从何而来?如果是真的,那么管理层想要干什么?
有人说:“青岛啤酒所得税高得离谱,这里面有人为调节的因素。主要是管理层想压住不释放出来。这与青岛啤酒管理层正在酝酿的再融资计划,或者股权激励计划有关。”
2011年上半年,青岛啤酒利润总额增长了25.14%,但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仅增长了21.62%。净利润的增速远远慢于利润总额的增长,原因在所得税。上半年,青岛啤酒所得税费用达3.45亿,所得税税率为24.76%,而去年同期,青岛啤酒所得税税率仅21.7%。因为中期报表不需要审计,这个调整技术上不存在问题。
也有人说,青岛啤酒存在隐藏利润的迹象。“青岛啤酒主要原材料进口大麦的价格已经不再涨了。实际情况并没有像公司对外说的那么糟糕,用这个来解释成本压力大的理由不成立。
举个例子,国内啤酒大麦的主要进口国澳大利亚,今年一季度澳洲啤酒大麦出口均价274澳元/吨,比去年四季度大幅下降约20%。所以青啤这么做,目的很明显,应该是为接下来的再融资蓄势。
难道青岛啤酒真的是在掩盖财务状况,为再融资蓄势吗?有人注意到,华润集团旗下的雪花啤酒从2005起已经连续5年超越青岛啤酒,稳坐中国啤酒行业的第一把交椅。青岛啤酒只能屈居次席。今年雪花啤酒“连庄”仍然没有悬念。
曾经的老大青岛啤酒只能望着漫天大雪,暗自感慨了。目前雪花啤酒已经在全国拥有超过70家啤酒生产工厂,占据了啤酒行业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2010年青岛啤酒的销量不到雪花啤酒的70%,雪花啤酒去年的销量已经达到928万公升,而青岛啤酒提出的目标也仅仅是到2014年达到1000万公升。其中的差距可见一斑。
现在雪花啤酒的市场策略和当初的青岛啤酒如出一辙,那就是不断的扩张。雪花啤酒今年上半年已经马不停蹄的收购了贵州的茅台啤酒、杭州的西湖啤酒、河南的奥克啤酒、江西的三泰啤酒等7家啤酒企业。
反观青岛啤酒,当初彭作义主政的时候,提出的策略是“做大做强”,他不断的在全国收购其他的啤酒厂商。后来彭作义在海里游泳时突发心脏病身亡,这种策略也戛然而止。当金志国执掌青啤后,将这个战略做了修改,变成“做强做大”,即先把利润和品牌做起来,把扩张放到其次。这种策略上的差异,导致了现在青岛啤酒和雪花啤酒在产量上的差距。
分析人士认为:青岛啤酒的战略是利润第一、规模第二,走高端品牌路线。但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还没有一家啤酒巨头光靠高端产品利润生存,中低端市场是必争之地。青岛啤酒必然要回到量的竞争上来。
华润旗下的雪花啤酒,它的产量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华润雪花啤酒今年收购动作可谓迅速,除8月初,以人民币2.7亿元收购杭州西湖啤酒55%的股权,最近几天同样以人民币2.7亿元收购贵州茅台70%股权。当然在华润雪花遍布全国的70多家工厂中,这样的收购只是华润雪花资本运作道路上的一步小棋。
华润雪花财报数据显示,自1994年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成立以来,17年间已经发展了70余家啤酒工厂,平均每年新增超过4家啤酒工厂,2010年度销量达到了900多万千升,位居啤酒行业销量第一,而在17年前,雪花啤酒还仅仅是沈阳的一个地方品牌销量,销量连1/20还不到。不过啤酒行业内对华润雪花的成功总有些不屑,认为华润雪花只是运作并非企业管理取胜。
想扩张,必须要有钱。雪花啤酒背后有央企作为后盾,资金自然不在话下。在钱的上面,青岛啤酒就先输了一筹。所以融资扩张是必然的选择。
现在外资品牌百威英博在山西和辽宁同时开建两个年产量为100万吨的啤酒工厂,它旗下的哈尔滨啤酒正摩拳擦掌,对整个啤酒行业虎视眈眈。面对这种后又追兵,前有堵截的局面,青岛啤酒怎能不着急?
所以如果青岛啤酒真的为了再融资而隐瞒业绩,等到融资前再释放从而获得市场利好,也就合情合理了。
参考来源
http://news.hexun.com/2011-08-29/132909953.html
http://www.cqn.com.cn/news/cjpd/462742.html
http://www.jjxw.cn/1081/2011/08/30/781@1442993.htm
http://roll.sohu.com/20110829/n317716605.shtml
还没有人评论,快抢沙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