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毒养颜  瘦身  丰胸  旅游  晒后修复  去头屑  祛痘
皮肤护理  美容  化妆  健身  白领保健  防脱发  药膳
line_t

关注民生

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资讯 > 关注民生

推进社会福利 甘肃城乡低保每年增长10%

害管理由应急救助向综合减灾救灾转型跨越、社会福利由传统补缺向适度普惠转型跨越、双拥优抚安置由互助共建向军民融合式发展转型…
编辑:佚名  发布时间:2012年7月30日

    兰州健康生活网:7月28日—29日,第十五次全省民政会议在兰州召开。会议总结了过去五年全省民政工作经验,安排部署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会议提出,今后五年:民政民生资金投入、城乡低保标准、孤儿供养和养老服务床位数、社区服务设施覆盖率、福利彩票销量实现翻番;80岁以上老年人生活补贴、困难家庭重度残疾儿童救助抚养、重特大疾病“一站式”即时结算、社区公共服务、各类殡葬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全省社会救助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全省民政事业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省将强力推进社会救助由单项突破向体系配套转型跨越、灾害管理由应急救助向综合减灾救灾转型跨越、社会福利由传统补缺向适度普惠转型跨越、双拥优抚安置由互助共建向军民融合式发展转型跨越、基层社会事务由注重管理向管理与服务并重转型跨越。

  7月28日上午,省长助理夏红民代表省政府作民政工作报告。

  确保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年均增长10%以上

  夏红民在报告中指出,未来五年,我省着眼于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强力推进社会救助由单项突破向体系配套转型跨越。

  继续确保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年均增长10%以上。稳步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力争集中供养率达到30%。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推行“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逐步提高重特大疾病救助标准。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省市县财政逐步加大临时救助的资金投入,有效解决城乡居民因临时性、突发性原因造成的生活困难。

  构建商业保险参与的救灾资金投入机制

  未来五年,着眼于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强力推进灾害管理由应急救助向综合减灾救灾转型跨越。

  完善灾害应急救助体系,构建以政府救助为主、商业保险参与、社会动员为补充的防灾减灾救灾资金物资投入机制,加强灾害损失核查评估、灾情信息会商评估和应急响应等系统工作,确保灾区群众灾后12小时内得到救助。

  推进防灾减灾知识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

  鼓励企业参与发展养老服务事业

  未来五年,着眼于满足城乡居民日益丰富的福利服务需求,强力推进社会福利由传统补缺向适度普惠转型跨越。

  大力扶持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社区虚拟养老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使养老服务基本覆盖城市社区和30%以上的农村社区。

  鼓励和引导企业、公益慈善组织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实现每千名老人拥有25张床位的目标。加快建立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和城市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制度。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和服务评价制度、孤儿最低养育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制定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政策,全面开展孤儿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

  全省提供就业岗位30万个

  着力改革完善社区综合性服务管理体系,有效整合资源,确保每个城乡社区有1个服务站、每个乡镇和街道有1所综合服务中心,开展“一站式”办公、“一门式”服务。全省社会组织力争达到1.6万家,提供就业岗位30万个。

  完善志愿服务网络,探索建立公民慈善志愿服务记录制度,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加快婚姻登记机关标准化建设,建立儿童收养评估制度。加大殡仪馆、火化场及殡仪服务中心建设力度,以推进公益性公墓和有条件的农村集中安葬区建设为重点,规范经营性公墓,进一步健全完善殡葬救助制度。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快抢沙发!!
 ※ 我来说两句: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请将图上数字填入左边输入框)

请您注意

  • ·自觉遵守:爱国、守法、自律、真实、文明的原则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国家宗教政策和社会稳定,含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作品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您在本评论发表的作品,我们有权在网站内保留、转载、引用或者删除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line_btm
CopyRight © 2010-2012  www.jk121.com 兰州生活网 版权所有  Disign By Minux   
QQ:2229847070      Email:webmaster@jk121.com  陇ICP备08101034号    法律顾问: 甘肃贺文龙律师事务所

特别声明:本站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0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