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再建黄河桥我们该建座怎样的中立桥?
我们该建座怎样的中立桥?
——关于兰州再建黄河桥的几点思索
鑫报记者 银鑫
经过13年的等待和疑惑,自建成就没有正式通行过一天的黄河中立桥终于被拆掉了。
无暇顾及这座桥留给我们的伤痛和教训,一个更为急迫的问题便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拆掉后的旧址上,我们该建一座什么样的“中立桥”?
(甘肃平市官钱局民国24年版5角券上的握桥图案)
建一座兰州特色的“人文握桥”
建公路桥引发大争议
有河流的城市是幸运的城市,因为有河就必然会有桥,而桥不仅是一座城市规划、城市经济的表现,更是一座城市精神风貌、历史文化的表现。兰州也是如此,黄河穿城而过,所以在黄河兰州段就有了一座座大桥的横跨,这些大桥不仅实现南北两岸人们的出行、交流及城市的平衡发展,而且这一座座桥也成为了一道道美丽风景,凸显了兰州城市的新风貌,所以说,桥梁建设需要物质(即实用性),精神(即历史文化性)“两手抓”。
半个多世纪来,兰州并没有很好抓住这一契机,以河为中心规划城市,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兰州桥的功能并不完善,可以说至今没有一座真正意义上功能完善富有文化内涵的桥。不知人们注意到没有,近百年来,兰州人在黄河上建了多少座桥,可真正成为兰州古文化的代表留在人们记忆里、值得品味、留念的桥也仅中山铁桥一座而已,谁见过外地游客来兰或兰州人以公路桥做背景拍照留念的呢?
所以,建一座什么样的桥,或者说现在要建一座什么样的桥,决不是个简单的问题,而应当遵循现代城市建设“先策划,后规划”的理念,对“中立桥”的重建进行广泛地调研、认真地研究、科学地论断才是上策。前不久,记者见到一位资深的专家,他建议新的中立桥应该是一座具有兰州历史文化而又非常实用的步行桥,这种桥的名称叫“握桥”。
(曾享有盛名的兰州握桥鑫报资料图片)
其实,对兰州人来说,握桥并不陌生。早在唐代,兰州就建有仿“河厉”之制而建的握桥,“河厉”是吐谷浑所建的一种桥型,它的仿造说明,早在唐代兰州地区各民族文化交流就已经十分兴盛,由此可以说,兰州握桥的建造是兰州多民族文化的结晶。后来兰州握桥明代重建,清乾隆间因战火、洪水三坏三修,历经嘉庆翻修,到光绪年间,握桥就成了兰州的“八景”之一,它以白水红桥、奇丽壮观,形成了著名的 “虹桥春涨”景观。握桥两端的翼亭均有题额。东亭前额为“空中鳌背”,阴额为“彩虹”;西亭前额为“天上慈航”,阴额为“新月”。因桥系纵列巨木由两岸向河心挑出,最后中间桥面连接,恰似两拳相握,故名“握桥”,又因桥呈穹隆特起之弓形,且涂以红色,故又称“虹桥”、“握桥”。
握桥因在兰州乃至全国享有盛名,故引得文人墨客咏叹不已。
曾有《虹桥春涨》诗云“凭支柱架虹腰,独卧河干历几朝。桥上行人桥下影,年年来去送寒潮。”又有诗云“春桥春渡观春华,春水春山春景佳。河涨春桥桥春涨,流沙过客客流沙。”
民国时期为使车辆过雷坛河,在公路南侧增修了一座公路木平桥。1952年,为修通七里河、西固的西郊林荫大道决定将该桥拆掉,当时,许多地方绅士为保存古迹出面阻拦,但未成功。后计划将此桥移建于五泉公园的东龙口,但也因资金问题未能落实,只有拆除时仿制的模型存放于当时的兰州博物馆。现在,人们只能在老纸币——甘肃平市官钱局民国24年版5角券(红色)左图景和老照片上才能看到它的身影了。
按兰州握桥的基本布局,加以现代的结构,新型材料,在黄河上再建一座这样具有兰州人文历史、又有文化背景的握桥,既可方便南北两岸人们的步行往来,又将黄河北岸的新城建筑群、南岸的黄河水车园、体育公园以及在筹建之中的黄河龙文化风情园、敦煌研究院等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浑然一体形成新的黄河文化风情建筑群,这将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这位专家还进一步介绍说,如果把这座桥再经过精心设计,赋于兰州码头文化的元素,例如穹顶的桥楼,金碧辉煌的色彩点缀,再加上桥内构建的兰州文化商铺长廊,这座新中立桥一定会成为兰州甚至国内、国际都叫得响的新景点。
建桥非得要政府掏钱吗?
建设这样一座规模宏大又富有文化、历史和商业内涵的大桥既需要认真地、周密地调研,科学地规划,更需要现代的科技和新型的建材,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字——“钱”。
用什么来解决资金问题呢?这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筹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牵扯到一个城市建设的方向问题:是单靠政府的筹措呢?还是依靠社会的力量和企业的支持呢?
关于“桥”的建设问题,2009年11月6日本报和天庆集团发起的“桥经济论坛”会上,就有专家做过精辟的论说,现摘录几段如下——
“目前兰州的桥梁建设规模不是大而是小,速度不是快而是慢,还需要提速。”
——兰州市经济学会会长张永琪
因为我们是欠发达地区的欠发达城市,因此我们能不能广开思路,考虑用土地换桥梁,或者用政策换桥梁呢?
——兰州群英策划公司总经理刘义
“企业要傍大桥,建桥要傍大款”。
——搜房网兰州经理马志新
建桥应该从三个方面考虑,第一是政府层面,因为我们今天讨论的桥已不是小桥而是大桥,所以民建大桥的可能性已越来越小,所以从设计到全局性的建设都应该由政府来组织实施;第二个是企业层面,省委、省政府提出中心带动战略,要把兰州周边地区也拉入城市规划中,这个都市圈是一个整体。从这一点上讲,我觉得各个企业都是建设性桥梁主力军;第三是社会层面。建设兰州的新桥,光靠政府不行,要靠社会各个方面。比如:规划部门、设计部门、文化部门、地产部门、同时,也可以听取一下市民的意见。
——甘肃省政府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汪少潭
还没有人评论,快抢沙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