恙虫病致使两人不治身亡 提示:勿入低洼草地(视频)
恙虫病(scrub typhus)或称沙虱毒、日本江河热(japanese river fever)、洪水热 (flood fever)、丛林斑疹伤寒(scrub typhus)、恙螨传立克次体病(chigger-borne ricket-tsiosis),是一种由恙虫立克次体(rickettsia tsutsugamushi)所引起的急性发热性斑疹伤寒样疾病。其临床特征为急起发热,伴有皮疹,其被恙螨幼虫叮咬的原发感染部位经常存在溃疡或焦痂及局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
1.分布恙虫病广泛分布于从半沙漠地区到高山草地,从热带森林到海滨的各种不同地带。在东南亚及西南太平洋地区包括日本、越南、缅甸、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菲律滨群岛、新几内亚及其附近岛屿及澳大利亚等地均有本病流行。
我国西南部及东南沿海诸省如广东、福建、浙江、台湾、广西、云南、及四川等省均先后报道有本病存在。1948年刘纬通等曾在兰州地区发现6例类似斑疹伤寒的病例,其血清对变形杆菌0xk呈现高滴度的凝集现象,为本病在我国西北地区存在的可能性提供了线索。
2.传染源 恙虫病的主要传染源为野生啮齿动物,特别是各种鼠类。此外小歌鸟、家禽、野鸡也可能是恙虫立克次体的储存宿主。我国恙虫病的动物储存宿主为沟鼠、司氏家鼠、食虫鼠(suncur murinus)、黄胸鼠、白腹鼠以及田鼠、地鼠等。 赵氏等(1953)曾证实健康家猫于吞食感染恙虫病的小鼠后可感染本病。由于猫有捕鼠的习性,因此如果恙螨幼虫能寄生于猫身,则家猫也可能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传染源。
3.传播途径 早在1878年恙螨已被palm,t.a.所发现,但直至1918年日人ka—wamura才首次证实红纤恙螨的幼虫为恙虫病的传播媒介。 恙螨生长于阴暗潮湿的草丛中,雌虫在泥土中产卵,约经三周孵化成幼虫。当动物或人经过草地时,幼虫爬至动物或人身上短期寄生,吸食组织液及淋巴液。通常恙螨的幼虫一生中只饱食一次。经3~5天后,离开动物宿主坠落于地上,约经三个月的发育由稚虫而至成虫。稚虫及成虫均生活于泥土中,以节肢动物的虫卵及幼虫或植物的液汁作为食物,并在泥土中越冬。恙虫立克次体在恙螨幼虫体内繁殖,并经卵传递至第二代幼虫。当第二代幼虫叮咬人或动物时,才将病原体传播给人或动物而引起发病。
由于实验证明鼠类及猫于吞食感染恙虫病的小白鼠后能感染恙虫病,同时也曾证实感染恙虫病的小白鼠尿中含有恙虫立克次体,因此啮齿动物也可能通过互相残食而感染本病。
4.流行特征 恙虫病的流行多见于夏秋季节,以6~10月份发病率最高,且多数病饲常出现于下雨后1~2周。但不同地区流行季节尚有差别,如温带地区本病多见于夏季,而热带地区则多见于雨季。但实际发病情况和人们与丛草接触及被恙螨幼虫叮咬之机会多少有关。故国内资料中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农民、渔民及战士。恙虫病的死亡率在四十年代以前高达50%,自氯霉素问世以来,病死率已明显下降。
还没有人评论,快抢沙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