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医院医生陈国栋退回红包 引出“兰州微公益”
兰州健康生活网;这几天来,甘肃省中医院脊柱三科的陈国栋医生成了“名人”。陆续前来采访的新闻记者让他应接不暇…
编辑:佚名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13日
兰州健康生活网;这几天来,甘肃省中医院脊柱三科的陈国栋医生成了“名人”。陆续前来采访的新闻记者让他应接不暇,连休息天的时间也搭上了。
昨日上午,记者在省中医院住院部采访了陈国栋医生和史文宇医生,恰好患者叶先生前去复查,正在和陈医生交谈,一位电视台的记者也在场。记者 马国权 文/图
一个被退回的红包
一个需要重新审视的话题
一个热心公益事业的医生
事情还要从11月底说起。
浙江来兰做生意的叶先生因一次意外右肱骨骨折,到省中医院治疗。手术前,和其他患者的心理一样,叶先生给负责他的两位医生——史文宇和陈国栋每人各准备了500元的红包。在再三推辞后,两位医生收下了红包。11月30日,手术顺利完成。可让叶先生没想到的是,手术后,他送出去的那两个红包被护士长原封不动地退回来了。
红包被退回,这让叶先生感到意外,也深受感动。
“现在医生收红包可以说成了风气,随便问一下周围的人,都有给红包的情况,但退回来的基本上没有,所以他们的这种做法让我很意外。”叶先生对记者说。
他认为,患者送红包,医生收红包,在好多人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事。但省中医院这两位医生退红包的做法还是深深地触动了他。
“既然退回来了,那我也不能再要这个钱,我决定捐出去。”于是,叶先生当即决定拿出1万元,交由两位医生,作为善款,由他们再捐给需要的人。
说起目前的医患关系,陈国栋医生的看法是总体上还是比较好的。“至少我们医院,我们科室,我的同事没人收红包,实在拒绝不了的,也要交给护士长在术后退回。这也是医院的规定,大家都是这么做的。”“之所以这么做,就怕术前退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想着医生会不会不尽力。”
陈医生说,患者的心情他们非常理解,“我拿我自己来说,媳妇生小孩时,我找的医生还是同学,当时我也有给红包的想法,只是后来没有表达。”“但是,对每一个称职的医生来说,绝不可能因为红包的原因而改变对患者的态度。”
相对于人们心目中的医生形象,省中医院的这个事例重新诠释了新的医患关系。
在微博中,陈国栋医生这样写道:“一切行为在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只能凭良心了。媒体大谈医疗教育中的丑恶现象,可这和贪腐问题一样,是处理一批人就可以解决的吗?我就不明白,为什么现在医生、教师的嘴脸就那么丑陋,到底是这类人群本就是恶人组成,还是土壤出了问题,我们不是政府转化社会矛盾的牺牲品。也希望大家不要被愚弄。”
“拒绝红包是一个个人行为,但我也非如此高尚,如是朋友作为感谢邀请的饭局我也会赴约。至于其他,如果县级以上医院的临床医生99%都会如此,那就不是医德问题,是体制问题,也无须责难于个人。”
陈国栋说,前不久,卫生部的一名官员在讲话中也说,现在医疗行业的不正之风,在每个医院每个医生身上都不同情况地有所体现。如果大家都出了问题,医生成了“坏蛋组织”,那只能说明是体制有问题,土壤有问题,是社会问题,不是兰州的问题或者省中医院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医生一家医院能够解决的。
他认为,风气非常重要。省中医院规定,医生要收红包,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直至吊销资质。平时大家都严格要求自己,大家都在这么做。如果相反,他说不定也会随大流。
“患者的心情我们能够理解,如果实在不行,一起吃个饭,交个朋友,这也是人之常情,虽然也不宜提倡。”
“其实,医生对患者的处理都是一样的,绝不可能因为给不给红包而在治疗上对患者有所区别,只能根据患者的危重程度来判断。如果处理不好出了问题还是医生自己的事,谁也不希望出问题,丢饭碗。”
“还有些医患矛盾是由于患者对医疗专业知识不了解引发的。”陈国栋医生说。比如他们曾经接收过一位下肢骨折的病人,手术后因为并发脂肪栓塞,急性死亡。懂医学的人都知道,而且术前他们给患者家属也交待了,并让签了字。但是家属不管这些,认为腿骨折了怎么会死人了,不理解,一帮人冲上来要打主管大夫。“我们几个大夫抢救了好几个小时,浑身是汗,饭也没顾上吃,这样的情况心里很不舒服。”“国外一些医生有工作时间限制,到点了患者只能等到第二天,但我们是来一个处理一个,什么时候处理完什么时候才能下班。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但顾不了那么多,第二天还是照常上班。”所以,医生的工作也需要全社会的理解。
“以前我对自己的微博不怎么热衷,有空就和朋友去泡吧喝酒。但现在,快成了‘微博控’了。老琢磨着怎么把这个微公益事情做好,一有时间和想法就想着发贴子。”陈国栋医生笑着说。
从交谈中了解到,他一直对公益事业很关注。
汶川地震时,他正在上海学习,没有到灾区去参与救援,至今都感到遗憾。
玉树地震时,医方接上级命令,要求所有医生待命。但他想着待命的医生很多,也不一定能轮到他,如果再不去他会更加遗憾。于是他和另一名医生私自买了几万元的东西,找了一辆大卡车,利用双休日偷偷地跑了一趟玉树,路上跑了19个小时,星期天下午返回,第二天正常上班。
这次叶先生的捐款行为感动了他,于是他开始寻思着怎么能够做成公益事业。
利用自己的微博和地方媒体,陈医生的微公益的宣传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莫名地,他却开始有了一些压力和顾虑。
“这个事已经这么做起来了,但会不会引来一些非议,法律上有没有一些限制,我们有没有接受捐赠的资质,这些都还不知道。不过,我认为我们这是在做好事,也就不管那么多了。”
“我主要是想着能发动更多的人,通过微博的形式,让捐款更透明。而且是马上捐出去,省下很多程序,提高捐助效率。可以先捐,找到合适的救助对象后,经捐款人同意后再捐出去。也可以后捐,找到需要救助的人后再找愿意捐款的人。我们会做到谁捐的,捐给谁了都很清楚。”
一个蹿红的“微公益”微博
一个仍需要公众大力支持的事业
医生退红包感动了患者,患者捐善款感染了医生。
为了发动更多的人都来加入到公益的行列,陈医生决定利用一个“现代化武器”——微博。
他把自己已注册了1年多的个人新浪微博改名为“兰州微公益”
12月1日,“兰州微公益一私享家”上发表了一条微博:“今早查房,一位患者对我说:因为需要手术,他分别向我们三位医生送出了红包,可无一人收取,全部退还,顺利完成手术,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向我提出了自愿向贫困患者捐款的想法,并拿出了1万元作为基金的第一笔资金。我很为之感动,真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人捐助善款。不要让红包再次相互伤害对方。”
随后,又发出一条:“我用拒绝红包和完善的服务赢得了患者信任,他反之用善款和积极的行动让我为之感动。看着他为我科求助贫困患者基金捐出的第一笔1万元善款。作为临床一线的医生。往日有着太多的无奈、太多的误解、太多的无助。希望可以有更多人参与。让我们“牵手”来救助无力医治的病人。”
“期望您能为甘肃地区那些面对医疗费用含泪无助的患者:守护着病床上的孩子每日只能用馒头充饥的家长,无力支付手术费用跪在病房等待母亲离世的儿子,无几千元终身身体残疾的打工者,他们等待着你的爱心,10元你可以做些什么?请关注我!并转发关于慈善的微博!”
“以前微博上从不谈论工作之事,想找到一片属于自己随性生活之地。现决定改变一下微博风格,终日情意绵绵,慵懒自得,也不是我的全部。如果以往在此隐瞒过什么甚至欺骗过什么希望谅解。因为本人被别人评说为道貌岸然,虽然我从未意识到这点。可能是性格问题和方式吧。我想好色和生活状态也应该和慈善无关吧。”
陈国栋说,过去,他的微博基本上都是和朋友泡吧等个人生活方面的记录。从这件事后,他就开始关注公益。他的微博的简介是:“不做伟人,做好人!!请加入微公益。”
他开始关注兰州媒体和记者微博。通过这种形式,这段医患佳话迅速被兰州的各大媒体当“好人好事”纷纷发表了,“兰州微公益一私享家”的粉丝几天内飙升到了500多人。
“可能是我看《南方周末》的文章看多了,总觉得这个事还可以再好好报道一下,探讨一下,如何扩大化,让更多的人能参与进来,以什么样的方式发展下去。不然,现在的这1万元,对于很多需要救助的人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郭美美事件严重影响了慈善的信誉,中国的官方慈善事业迅速降温,在有些地方,甚至一度出现了红十字会零捐款的情况。但是,需要救助的人并没有因此而减少,慈善,仍然是一个健康社会的应有要素,仍需要公众的大力支持和参与。
“通过这件事,我自己对医生的看法也变了。我也一直想拿出点钱来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但捐到哪里?谁收?这次刚好有这么个机会,利用他们的这个平台和窗口,做一些公益的事。”叶先生说。
他还特别对记者说:“你们媒体要好好报道一下,推动一下,把这个微公益给做起来,让更多的人得到救助。同时,也让社会对医生的看法得到转变。”
叶先生表示,如果这个微公益做得好的话,他后边还可以再追加一些捐款,并发动身边的朋友都加入进来。
陈国栋医生则认为,之所以叫微公益,就是不提倡大家捐太多,每次以0-1万元为限,主要的目的是让公众都能参与进来。用他的话说就是“草根干的事,不是慈善家或者富豪干的事”,也区别于官方慈善。在他看来,公益是每个人的权利,哪怕是一个罪犯,也有公益的权利。
他在10日的微博上写道:“我们所倡导的微公益不是只以善款的形式出现。并且我们对每次善款的数额是具有限制的。0元——1万元。即便您是比尔·盖茨,每笔善款也只能限定在这之内。我们不希望任何人因为没有经济能力而远离公益。也不希望任何人因个人善举反而招众人索取。我提倡的是大众参与公益的行为。”
“今年体制内公益机构信用度急速下降。但国人的慈善之心之举从未停止。现阶段我们需要一种更直接,更便利的方式去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群体。“微公益”是可以依托网络为平台让我们真真切切地关注身边之事的一种公益形式。将每个人的慈善之心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微公益团体,以便更有效地帮助社会弱势群体。”
他说,“微公益——的本质是希望通过各种活动,让大家产生公益意识,用公益的思维去生活,这样才能起到公益所追求的“公众付出、公众受益”的效果。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媒体在宣传公益活动的同时,应该更注意提醒大家关注公益的本质,建立公益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用公益的思维去生活,生活处处皆公益。”
“微公益——顾名思义就是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强调积少成多。虽然你没有亿万的身价、也没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但是这并不妨碍你从事公益事业,微公益给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将人们的爱心汇集起来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从点点滴滴开始,从身边开始。一句关怀,一份行动,在微博上加入我们。”
目前,这个“微公益”也只有叶先生捐的那1万元资金。这1万元,他们已经找好了一位需要救助的小女孩。微公益,仍需要更多的人关注。本报将继续关注此事。
昨日上午,记者在省中医院住院部采访了陈国栋医生和史文宇医生,恰好患者叶先生前去复查,正在和陈医生交谈,一位电视台的记者也在场。记者 马国权 文/图
一个被退回的红包
一个需要重新审视的话题
一个热心公益事业的医生
事情还要从11月底说起。
浙江来兰做生意的叶先生因一次意外右肱骨骨折,到省中医院治疗。手术前,和其他患者的心理一样,叶先生给负责他的两位医生——史文宇和陈国栋每人各准备了500元的红包。在再三推辞后,两位医生收下了红包。11月30日,手术顺利完成。可让叶先生没想到的是,手术后,他送出去的那两个红包被护士长原封不动地退回来了。
红包被退回,这让叶先生感到意外,也深受感动。
“现在医生收红包可以说成了风气,随便问一下周围的人,都有给红包的情况,但退回来的基本上没有,所以他们的这种做法让我很意外。”叶先生对记者说。
他认为,患者送红包,医生收红包,在好多人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事。但省中医院这两位医生退红包的做法还是深深地触动了他。
“既然退回来了,那我也不能再要这个钱,我决定捐出去。”于是,叶先生当即决定拿出1万元,交由两位医生,作为善款,由他们再捐给需要的人。
说起目前的医患关系,陈国栋医生的看法是总体上还是比较好的。“至少我们医院,我们科室,我的同事没人收红包,实在拒绝不了的,也要交给护士长在术后退回。这也是医院的规定,大家都是这么做的。”“之所以这么做,就怕术前退会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想着医生会不会不尽力。”
陈医生说,患者的心情他们非常理解,“我拿我自己来说,媳妇生小孩时,我找的医生还是同学,当时我也有给红包的想法,只是后来没有表达。”“但是,对每一个称职的医生来说,绝不可能因为红包的原因而改变对患者的态度。”
相对于人们心目中的医生形象,省中医院的这个事例重新诠释了新的医患关系。
在微博中,陈国栋医生这样写道:“一切行为在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只能凭良心了。媒体大谈医疗教育中的丑恶现象,可这和贪腐问题一样,是处理一批人就可以解决的吗?我就不明白,为什么现在医生、教师的嘴脸就那么丑陋,到底是这类人群本就是恶人组成,还是土壤出了问题,我们不是政府转化社会矛盾的牺牲品。也希望大家不要被愚弄。”
“拒绝红包是一个个人行为,但我也非如此高尚,如是朋友作为感谢邀请的饭局我也会赴约。至于其他,如果县级以上医院的临床医生99%都会如此,那就不是医德问题,是体制问题,也无须责难于个人。”
陈国栋说,前不久,卫生部的一名官员在讲话中也说,现在医疗行业的不正之风,在每个医院每个医生身上都不同情况地有所体现。如果大家都出了问题,医生成了“坏蛋组织”,那只能说明是体制有问题,土壤有问题,是社会问题,不是兰州的问题或者省中医院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医生一家医院能够解决的。
他认为,风气非常重要。省中医院规定,医生要收红包,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直至吊销资质。平时大家都严格要求自己,大家都在这么做。如果相反,他说不定也会随大流。
“患者的心情我们能够理解,如果实在不行,一起吃个饭,交个朋友,这也是人之常情,虽然也不宜提倡。”
“其实,医生对患者的处理都是一样的,绝不可能因为给不给红包而在治疗上对患者有所区别,只能根据患者的危重程度来判断。如果处理不好出了问题还是医生自己的事,谁也不希望出问题,丢饭碗。”
“还有些医患矛盾是由于患者对医疗专业知识不了解引发的。”陈国栋医生说。比如他们曾经接收过一位下肢骨折的病人,手术后因为并发脂肪栓塞,急性死亡。懂医学的人都知道,而且术前他们给患者家属也交待了,并让签了字。但是家属不管这些,认为腿骨折了怎么会死人了,不理解,一帮人冲上来要打主管大夫。“我们几个大夫抢救了好几个小时,浑身是汗,饭也没顾上吃,这样的情况心里很不舒服。”“国外一些医生有工作时间限制,到点了患者只能等到第二天,但我们是来一个处理一个,什么时候处理完什么时候才能下班。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但顾不了那么多,第二天还是照常上班。”所以,医生的工作也需要全社会的理解。
“以前我对自己的微博不怎么热衷,有空就和朋友去泡吧喝酒。但现在,快成了‘微博控’了。老琢磨着怎么把这个微公益事情做好,一有时间和想法就想着发贴子。”陈国栋医生笑着说。
从交谈中了解到,他一直对公益事业很关注。
汶川地震时,他正在上海学习,没有到灾区去参与救援,至今都感到遗憾。
玉树地震时,医方接上级命令,要求所有医生待命。但他想着待命的医生很多,也不一定能轮到他,如果再不去他会更加遗憾。于是他和另一名医生私自买了几万元的东西,找了一辆大卡车,利用双休日偷偷地跑了一趟玉树,路上跑了19个小时,星期天下午返回,第二天正常上班。
这次叶先生的捐款行为感动了他,于是他开始寻思着怎么能够做成公益事业。
利用自己的微博和地方媒体,陈医生的微公益的宣传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莫名地,他却开始有了一些压力和顾虑。
“这个事已经这么做起来了,但会不会引来一些非议,法律上有没有一些限制,我们有没有接受捐赠的资质,这些都还不知道。不过,我认为我们这是在做好事,也就不管那么多了。”
“我主要是想着能发动更多的人,通过微博的形式,让捐款更透明。而且是马上捐出去,省下很多程序,提高捐助效率。可以先捐,找到合适的救助对象后,经捐款人同意后再捐出去。也可以后捐,找到需要救助的人后再找愿意捐款的人。我们会做到谁捐的,捐给谁了都很清楚。”
一个蹿红的“微公益”微博
一个仍需要公众大力支持的事业
医生退红包感动了患者,患者捐善款感染了医生。
为了发动更多的人都来加入到公益的行列,陈医生决定利用一个“现代化武器”——微博。
他把自己已注册了1年多的个人新浪微博改名为“兰州微公益”
12月1日,“兰州微公益一私享家”上发表了一条微博:“今早查房,一位患者对我说:因为需要手术,他分别向我们三位医生送出了红包,可无一人收取,全部退还,顺利完成手术,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向我提出了自愿向贫困患者捐款的想法,并拿出了1万元作为基金的第一笔资金。我很为之感动,真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人捐助善款。不要让红包再次相互伤害对方。”
随后,又发出一条:“我用拒绝红包和完善的服务赢得了患者信任,他反之用善款和积极的行动让我为之感动。看着他为我科求助贫困患者基金捐出的第一笔1万元善款。作为临床一线的医生。往日有着太多的无奈、太多的误解、太多的无助。希望可以有更多人参与。让我们“牵手”来救助无力医治的病人。”
“期望您能为甘肃地区那些面对医疗费用含泪无助的患者:守护着病床上的孩子每日只能用馒头充饥的家长,无力支付手术费用跪在病房等待母亲离世的儿子,无几千元终身身体残疾的打工者,他们等待着你的爱心,10元你可以做些什么?请关注我!并转发关于慈善的微博!”
“以前微博上从不谈论工作之事,想找到一片属于自己随性生活之地。现决定改变一下微博风格,终日情意绵绵,慵懒自得,也不是我的全部。如果以往在此隐瞒过什么甚至欺骗过什么希望谅解。因为本人被别人评说为道貌岸然,虽然我从未意识到这点。可能是性格问题和方式吧。我想好色和生活状态也应该和慈善无关吧。”
陈国栋说,过去,他的微博基本上都是和朋友泡吧等个人生活方面的记录。从这件事后,他就开始关注公益。他的微博的简介是:“不做伟人,做好人!!请加入微公益。”
他开始关注兰州媒体和记者微博。通过这种形式,这段医患佳话迅速被兰州的各大媒体当“好人好事”纷纷发表了,“兰州微公益一私享家”的粉丝几天内飙升到了500多人。
“可能是我看《南方周末》的文章看多了,总觉得这个事还可以再好好报道一下,探讨一下,如何扩大化,让更多的人能参与进来,以什么样的方式发展下去。不然,现在的这1万元,对于很多需要救助的人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郭美美事件严重影响了慈善的信誉,中国的官方慈善事业迅速降温,在有些地方,甚至一度出现了红十字会零捐款的情况。但是,需要救助的人并没有因此而减少,慈善,仍然是一个健康社会的应有要素,仍需要公众的大力支持和参与。
“通过这件事,我自己对医生的看法也变了。我也一直想拿出点钱来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但捐到哪里?谁收?这次刚好有这么个机会,利用他们的这个平台和窗口,做一些公益的事。”叶先生说。
他还特别对记者说:“你们媒体要好好报道一下,推动一下,把这个微公益给做起来,让更多的人得到救助。同时,也让社会对医生的看法得到转变。”
叶先生表示,如果这个微公益做得好的话,他后边还可以再追加一些捐款,并发动身边的朋友都加入进来。
陈国栋医生则认为,之所以叫微公益,就是不提倡大家捐太多,每次以0-1万元为限,主要的目的是让公众都能参与进来。用他的话说就是“草根干的事,不是慈善家或者富豪干的事”,也区别于官方慈善。在他看来,公益是每个人的权利,哪怕是一个罪犯,也有公益的权利。
他在10日的微博上写道:“我们所倡导的微公益不是只以善款的形式出现。并且我们对每次善款的数额是具有限制的。0元——1万元。即便您是比尔·盖茨,每笔善款也只能限定在这之内。我们不希望任何人因为没有经济能力而远离公益。也不希望任何人因个人善举反而招众人索取。我提倡的是大众参与公益的行为。”
“今年体制内公益机构信用度急速下降。但国人的慈善之心之举从未停止。现阶段我们需要一种更直接,更便利的方式去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群体。“微公益”是可以依托网络为平台让我们真真切切地关注身边之事的一种公益形式。将每个人的慈善之心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微公益团体,以便更有效地帮助社会弱势群体。”
他说,“微公益——的本质是希望通过各种活动,让大家产生公益意识,用公益的思维去生活,这样才能起到公益所追求的“公众付出、公众受益”的效果。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媒体在宣传公益活动的同时,应该更注意提醒大家关注公益的本质,建立公益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用公益的思维去生活,生活处处皆公益。”
“微公益——顾名思义就是从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着手、强调积少成多。虽然你没有亿万的身价、也没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但是这并不妨碍你从事公益事业,微公益给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将人们的爱心汇集起来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从点点滴滴开始,从身边开始。一句关怀,一份行动,在微博上加入我们。”
目前,这个“微公益”也只有叶先生捐的那1万元资金。这1万元,他们已经找好了一位需要救助的小女孩。微公益,仍需要更多的人关注。本报将继续关注此事。
评论:
还没有人评论,快抢沙发!! |